亚洲杯小组赛打完, 中国女篮三场球赢对手107分,可转头一看澳大利亚, 三场狂胜167分,比咱们多了整60分!
就这火力,谁碰上不肝颤?
中国女篮小组赛赢得干净利落。 打印度尼西亚,110比59轻松拿下;碰上老对手韩国,一度打得难解难分,上半场咬得很紧,场面相当刺激。 转折点在下半场,教练变阵了,祭出“双塔 三后卫”——张子宇和韩旭两大高塔往内线一站,配上王思雨和杨力维、杨舒予姐妹这三位灵活后卫。 这阵容一亮相,韩国队直接懵圈,攻防两端都找不到北了,分差“唰”一下就拉开了,最后91比69赢得漂亮。 最后一场打新西兰,85比51,顺利过关。 这三场比赛,阵容轮换充分,基本都演练到了,但队员间的默契配合,尤其在新阵容下,还有点生涩,需要更多实战打磨。
展开剩余75%澳大利亚女篮那边完全是横扫模式。 第一场对菲律宾,115比39,直接打花了;第二场对黎巴嫩更夸张,113比34,差点就奔着80分分差去了。 有意思的是,菲律宾和黎巴嫩这两支队,之前打日本队时差点都爆冷赢球,结果碰上澳大利亚,一点儿脾气没有,输得底裤都没了。 特别是黎巴嫩队,打澳大利亚时主力意思了一下就早早下场,明显是想保存实力拼菲律宾。 可惜啊,算盘没打成,菲律宾也没赢下来,最后小组垫底。 这恰恰说明澳大利亚实力实在硬得离谱。 第三场打日本才遇到点像样的抵抗。 日本队外线三分神准,上半场竟然领先澳大利亚。 结果下半场日本队体力跟不上了,被澳大利亚硬生生用身体和冲击力凿穿防线,最后79比67翻盘拿下。 三场球,澳大利亚女篮平均每场赢对手超过55分,这167分的净胜分,看得人头皮发麻。
表面看净胜分差这60分摆在那儿,是巨大的压力。 澳大利亚这内线冲击力和得分爆炸力确实够吓人。 但决赛真要碰上,中国女篮有一样东西能让澳洲人头疼——就是小组赛打韩国时亮出来的那双塔组合:韩旭加上张子宇!
为啥这么讲? 澳大利亚队得分就靠三板斧:冲内线、拼身体、怼篮下。 她们的外线投射,只要防守到位、贴得紧,威胁就大打折扣。 当你内线戳着韩旭(2米07)和张子宇(2米27)这两位“擎天柱”,任何想冲进来上篮的对手都得掂量掂量。 这高度,这罩下来的面积,基本就是禁飞区。 想靠身体硬吃? 难如登天。 双塔站在篮下,篮板球基本就是咱的囊中之物,攻防两端卡位优势巨大。
张子宇是个巨大的未知数。 之前和澳大利亚打热身赛时,她压根没上场,等于是藏起来的一张牌。
可以预见,澳大利亚肯定会用最凶狠的身体对抗和压迫性防守来对付她,这对这个年轻中锋是个超级大考。 她的临场反应和发挥,非常关键。 她惊人的绝对高度本身就是一种天然震慑和变数。
中国女篮的整体身高,除了内线双塔,锋线和后卫线上对比澳大利亚确实没优势,有时候还会吃点亏。 在防守端,如果搞人盯人频繁换防,很容易被澳大利亚找到错位单打的机会,用强壮的锋线欺负咱的后卫,或者脚步快的后卫戏耍咱的锋线。
这时候,双塔在联防体系里的巨大价值就体现出来了——她们是篮下的终极防线和篮板保障。 赢球的关键,就是把双塔的威力发挥到极致。 利用她俩在内线的牵制力,吸引包夹,给外线的杨氏姐妹、王思雨她们创造空位投篮或者突破的空间。
同时,内线的强攻硬打也要坚决,韩旭的技术和张子宇的高度就是得分利器。 外线的防守轮转速度一定要快,要扑出去干扰澳大利亚的外线投篮,逼着她们更多地去挑战咱们的双塔堡垒,陷入低效的肉搏战。
学习日本队上半场的策略,高强度对抗消耗对手,但自己也得顶住。 同时要减少非压迫性的传球失误,别给澳大利亚轻松打反击的机会。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力创配资-网上配资网-股票十大平台-配资股票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