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今天来唠唠刘邦,这人可太有争议了,有人说他仁义,有人说他心狠手辣。那他到底是不是仁义之人呢?咱不妨从汉初那六位异姓王的下场来琢磨琢磨。
汉初分封了不少异姓王,可最后大多都没落得好下场。先说楚王韩信,那可是帮刘邦打下江山的大功臣啊,打仗那叫一个厉害,“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” 嘛。可刘邦对他咋样呢?先是找借口把他从楚王贬成了淮阴侯,后来吕后更是直接把他骗到长乐宫钟室给处死了,还夷了三族。你说这时候的刘邦,仁义在哪呢?韩信为他出生入死,立下赫赫战功,就因为功高震主,就落得这么个悲惨结局。这就好比你身边有个特别能干的兄弟,一起打拼出了一番事业,结果你怕他威胁到你,就把他给害了,怎么看都不太仁义吧。
还有梁王彭越,也是一员猛将,在楚汉战争中立下大功。刘邦说他谋反,就把他给抓了,一开始只是废为庶人,流放到蜀地。可吕后觉得这还不够,又把彭越骗回长安,指使人诬告他谋反,然后就把他杀了,同样夷了三族。彭越要是真谋反也就罢了,可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,就这么被冤杀了。刘邦作为君主,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,就任由吕后处置彭越,这也很难让人觉得他仁义。
展开剩余59%淮南王英布,听到韩信和彭越的遭遇后,心里害怕,就起兵反汉了。这能怪英布吗?前面两个和他一样的异姓王都被刘邦给收拾了,他能不担心自己的性命吗?刘邦呢,亲自带兵去征讨,最后把英布给平定了。从英布的角度看,他是为了自保才反的,而刘邦却非要置他于死地。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,刘邦对异姓王的猜忌,逼得人家不得不反,然后他再以平叛的名义把人家消灭,这过程中可没体现出多少仁义。
韩王信,本来是韩国的宗室,跟着刘邦打天下。后来匈奴来攻打他,他为了自保,就和匈奴有了勾结,刘邦就觉得他背叛了自己,多次派兵征讨。韩王信最后逃到匈奴那边,死在了异乡。其实韩王信也挺无奈的,一边是强大的匈奴,一边是刘邦的猜忌,他夹在中间,为了生存才做出了那样的选择。刘邦要是能多一些理解和宽容,或许韩王信也不会走上这条路。
燕王臧荼,在刘邦称帝后不久就谋反了,很快就被刘邦给平定了。关于臧荼谋反的原因,史料记载不是很详细,但从刘邦对待其他异姓王的态度来看,臧荼说不定也是感觉到了刘邦对自己的威胁,才铤而走险的。不管怎样,刘邦对他也没有手下留情。
这五个异姓王,要么被杀,要么被迫逃亡,下场都很惨。唯一结局稍微好点的,是长沙王吴芮。吴芮之所以能善终,是因为他势力比较小,对刘邦的统治构不成威胁,而且他一直比较低调,对刘邦也表现得很忠诚。从这也能看出,刘邦所谓的仁义,是有条件的。只要你不威胁到他的统治,他或许还能对你宽容些,一旦你让他感觉到有危险,那他可就不客气了。
回过头来看刘邦,他在打天下的时候,确实表现出了一些仁义的举动,比如约法三章,让关中百姓对他有好感。可等到天下平定,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,对待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异姓王,却如此狠辣。所以啊,刘邦到底是不是仁义之人,真不好说。他有仁义的一面,但在权力面前,他的仁义似乎又变得很脆弱。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帝王的无奈与复杂,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,很多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让人觉得不仁义的事情。
各位朋友,要是你们对这段历史有什么看法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也别忘了给我点个赞,关注一下,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更多有趣的故事,祝大家都能发财!
发布于:黑龙江省力创配资-网上配资网-股票十大平台-配资股票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